大道同行,丝路长卷贯通东西;命运与共,合作浪潮奔涌向前。
2013年,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提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。作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、范围最广、影响最深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。
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,人类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。面对不断加重的全球和平赤字、发展赤字、安全赤字、治理赤字,我国充分践行“和平合作、开放包容、互学互鉴、互利共赢”的丝路精神,通过共建“一带一路”,回应“世界怎么了、我们怎么办”的时代之问。
12年来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越走越宽、越走越实,成为凝结中国智慧的国际公共产品,广受欢迎。
第一,基础设施“硬联通”持续优化。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以经济走廊和国际通道建设为重点,以项目合作为载体,基本形成陆海天网一体化互联互通格局。跨境公路、铁路、港口和航空枢纽建设不断提速,建成一系列标志性项目,有效提升区域物流效率和产业协同能力。推动跨境油气管道等重大工程投产运营,保障能源安全,夯实发展基础。
第二,规则标准“软联通”日益健全。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着力深化规则标准对接,持续健全完善“软联通”机制平台,在共建国家间架起规则标准互联互通桥梁。
中国与150多个国家、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合作文件。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与多国发展战略深度对接,建立起多层次、多平台、多主体的沟通渠道。2024年,我国与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货物贸易额达22.1万亿元,占我国进出口比重首次超50%。
第三,与共建国家人民“心联通”日趋深入。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把同共建国家人民“心联通”作为重要基础,持续健全文化、旅游、教育等领域合作平台,支持民间交往,形成多元互动、百花齐放的交流格局。
第四,新领域合作稳步推进。我国与合作伙伴顺应全球发展新趋势,积极构建绿色、创新等领域多双边合作新平台,建立“一带一路”绿色发展国际联盟,实施“一带一路”科技创新行动计划。推动达成《全球数据安全倡议》《“一带一路”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》,发起《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》。
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凝结了可贵的中国智慧,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:
一是坚持和平性。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超越以实力抗衡为基础的丛林法则、霸权秩序,摒弃你输我赢、你死我活的零和逻辑,跳出意识形态对立、地缘政治博弈的冷战思维,走和平发展道路,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永久和平和普遍安全问题。
二是突出开放性。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不是另起炉灶、推倒重来,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;不是中国一家的“独奏”,而是各方的“大合唱”。从亚欧大陆到非洲、美洲、大洋洲,无论什么样的政治体制、历史文化、宗教信仰、意识形态、发展阶段,只要有共同发展的意愿,都可以参与共建“一带一路”。
三是践行平等性。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,主张以自愿为基础平等参与、沟通协商、集思广益,最大程度凝聚共识,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开展对话合作、参与全球治理提供共商合作平台。
四是强调互利性。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,不搞“中心—边缘”的依附体系,更不转嫁问题、以邻为壑、损人利己,目标是实现互利共赢、共同发展繁荣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,发挥各自潜能,激发各自动能,共同营造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。
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既发展了中国,也造福了世界。在不确定、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的世界中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愈发凸显。
首先是为共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。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短板和瓶颈,实施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,通过共建交通、能源及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,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,增强经济发展造血功能。积极推动“小而美”“惠而实”的民生工程、民心工程,通过农渔业合作、提高本地雇员比例等方式助力当地民众解决燃眉之急,改善生活条件、增进民生福祉,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其次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为全球经济增添了新活力。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致力于实现世界的互联互通和联动发展,打通经济全球化的大动脉,畅通信息流、资金流、技术流、产品流、产业流、人员流,推动更大范围、更高水平的国际合作,既做大又分好经济全球化的“蛋糕”。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,推动国际投资,激发全球基建热情,拓展国际分工,扩大世界市场,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持续动力。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、便利化水平,构建起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复合型的贸易畅通网络,同时着力打造高效互联的国际大通道。
第三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方案。我们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,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,坚持对话而不对抗、拆墙而不筑墙、融合而不脱钩、包容而不排他,为国家间交往提供了新的范式,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。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核心理念已被写入联合国、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及机制的重要文件。加快与合作方共同推进创新、数字、绿色、健康新兴领域的治理机制建设,丰富拓展多边主义的内涵和实践,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,助力全球治理改革完善。充分尊重各国差异,不预设规则标准,不以意识形态划线,而是基于各方的合作诉求和实际情况,通过充分协商和深入交流,在实践中针对新问题共同研究创设规则,有效完善了全球治理体系。
第四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为人类社会进步汇聚文明力量。我们坚持平等、互鉴、对话、包容的文明观,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,共建各美其美、美美与共的文明交流互鉴之路,推动形成世界各国人文交流、文化交融、民心相通新局面。
共建“一带一路”顺潮流、得民心、惠民生、利天下。展望未来,我们要以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八项行动为指引,全面提升务实合作质效,深化机制化体系化建设,推进共建“一带一路”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。
从基础设施的“硬联通”到规则标准的“软联通”再到同共建国家人民“心联通”,中国将继续在融入世界发展中壮大自身,又以自身发展推动世界发展。中国愿携手各方,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与人类进步一边,让“一带一路”成为造福世界的幸福路,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。